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重庆市区域医学重点学科学科带头人(耳鼻咽喉科)重庆市首批区县学术技术带头人 重庆市先进工作者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头颈肿瘤专委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头颈肿瘤分会委员 从事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近30年,是重庆市和渝东南地区知名耳鼻喉科专家,渝东南地区耳鼻咽喉微创手术的开拓者,涪陵区科技拔尖人才,涪陵区首届名医。主持完成了国家级、市级、区级课题共5项,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获涪陵区科技进步奖4项。
现任重庆医学会肝胆胰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近5年发表核心期刊5篇,主持、参与科研课题3项,主持开展新技术新项目6项,曾获得涪陵区科技进步二等奖。我院最早开展腹腔镜技术及射频消融技术的专家之一,对肝胆胰疾病诊治有丰富临床经验。
薛昀麻醉科主任、疼痛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专业为手术病人的围术期处理和急慢性疼痛的治疗。目前担任重庆市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委员,重庆市麻醉医师协会委员。专家门诊时间:每周二上下午。电话:72267016。
借他山之石 逐自身之玉2022年重大附属涪陵医院护理教学培训会为提高我院护理教学水平,护理部于2022年1月12日下午在六楼学术厅举办了以“以教促研,以研带教”为主题的护理教学培训会,主要就2021年外出参加教学培训的师资进行经验交流和培训。会议由护理部莫丹主持,各教学科室护士长和组长90余人参会。 会上,消化内科李慧、急救部陈相应等8名护理带教老师分别以《规陪护理培训,提升带教能力》《任重道远,一路向前》《春风化雨,教学相长》《规陪之路,知信行合一》《我与教学的邂逅-潜心育人,静待花开》《规陪路上,砥砺前行》《百炼成钢-我是一名实习护士》为题进行了汇报。汇报人员围绕外出培训的所学、所悟及将在本科开展的新项目进行了详细讲解,如全科医学科拟在2022年以“提高规培护士自我效能感”为主题的教学行动改革,心血管内科拟以“基于临床路径的危机处理情景模拟教学在心血管内科实习带教中的应用”为题开展研究等。 随后,护理部杨美华副主任以《“愚”见护培路 赋能新发展》为题,以华西医院教学为标杆,对我院护理教学、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剖析,提出了“教学手段智慧化 、师资队伍高端化 、队伍建设专业化 、效果拓展产业化”的未来发展规划,并对2022年护理教学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以“教学质量提升年”为主题,结合双节(护士节、教师节)开展“一个完善、两项建立、三大项目活动”工作。 护理部副主任杨美华培训 心血管内科张晓玲讲课 急救部陈相应讲课 消化内科李慧讲课 全科医学科肖媛讲课 肿瘤血液科王秋梁讲课 泌尿外科周莹讲课 儿科王玉洁讲课 最后,护理部刘继终主任对本次培训进行了总结,对2021年度的护理教学工作给予了认可,同时也提出了存在的问题,希望大家在2022年借划转为重大直属附属医院的东风乘势而上,抓住机遇、自我加压,用更高的标准做实护理教学工作,做更加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护理部主任刘继终总结)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我院召开2021年度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暨护理小组成效交流会 2021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意见》,确立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目标、方向、举措。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患者安全和就医体验感。为实现新时期护理高质量发展,我院护理部以临床护理问题为导向,以患者就医过程中的难点、痛点为突破口,开展护理质量项目改进专项活动。2021年全院共收到33个护理质量改进项目,13个护理小组开展工作申报。经过过程质量监管和初赛,评选出10个质量改进项目、5个护理小组于1月7日下午在学术厅举办了“护理质量改进项目暨护理小组成效交流会”。本次会议由护理部副主任陈长蓉主持,特邀副院长范德庆、工会主席罗晓、医务部主任钱敏、重症医学科主任唐中建、肿瘤血液科副主任杨在亮、DRG办常务副主任陈小勇、护理部刘继终主任和杨美华副主任担任评委。各临床科室护士长、护理骨干100余人参会。 根据前期按字母序号安排的顺序,来自神经内科、儿科、肿瘤血液科、静疗小组、伤口小组、呼吸机护理小组等项目的汇报人,以饱满的精神风貌进行了精彩全面的汇报。汇报内容包括选题、原因分析、方案拟定、措施落实、获得的成效及来年的打算等。他们大都以生动详实的数据资料、图文并茂的PPT,展示了亮点纷呈的质量改进和管理成果。 汇报结束后,范德庆副院长、唐中建主任和杨在亮副主任3位评委进行了集中点评,他们充分肯定了本次活动的意义,指出15个项目选题切合临床实际,深入挖掘了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质量管理工具应用科学,实施的措施有循证依据,效果评价有数据支撑,对推动我院护理高质量发展有一定作用。肯定的同时,评委也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如以后质量改进项目选题不宜过大,应重点突出;结局评价指标需要更客观、可测量;最好将实践成果转化为理论推广等。 罗晓主席在总结中指出,我院护理质量改进项目已经持续了6年,值得肯定的是质量改进的广度与深度都在逐年上升,质量管理已从经验管理阶段进入全面科学管理阶段。强调在护理质量管理和持续质量改进工作中:一是要全院一盘棋,避免低水平重复,以提高项目的精度。二是应注重整合资源,深入开展新技术新业务,以提高项目的厚度。三是需围绕医院“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凝心聚力,持续改进,以提高项目的高度。四是可结合DRG付费模式等新形势,更好的诠释价值护理,以提高项目的优度。 最后,经过激烈角逐,结合前期过程监管的数据,神经内科《提高吞咽障碍患者的饮食安全性》在质量改进项目汇报中脱颖而出,荣获一等奖;儿科、肿瘤血液科荣获二等奖;心血管内科、眼科、妇产科荣获三等奖;急救部、肝胆外科、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普外科荣获优秀奖。静疗小组荣获护理小组成效一等奖,呼吸机小组和伤口造口小组荣获二等奖,肠内营养小组和护理安全管理小组荣获三等奖。
每一个新生命的诞生都是送给父母最好的礼物,但是对于入住新生儿监护病房的患儿父母来说,分离的牵挂和焦虑使新手宝爸宝妈们手足无措。在“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儿科为进一步提升患儿家属就医体验,提高满意度,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开通视频探视,让护理服务更有温度。 儿科医护人员做患儿家属的“贴心人”,一次次如此特殊的“面”对“面”。第一次在手机视频里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宝宝,宝妈们激动得热泪盈眶,看到宝宝们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护下,逐渐恢复健康,揪着的心也平复了不少。视频探视结束后,新生儿专科医生再逐一为宝爸宝妈们解答宝宝目前的病情,医患面对面的沟通交流,促进医患关系更融洽。 这样的温馨感人的场面,每天都会上演,儿科医护人员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基础上,用爱心和责任心连接起医患沟通的桥梁,让优质护理服务再提升。
科学健身核心信息 一、科学健身有原则,牢记要点是关键。 科学健身应该进行全面的体质评估,选择安全有效的健身运动,遵从循序渐进的健身计划,参加多种形式的运动项目,全面发展运动能力,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坚持经常锻炼身体。科学健身的锻炼计划要点主要包括:运动项目、运动强度、运动频率和每次运动时间。 二、科学健身可以促进健康生活方式形成。 科学健身应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注意与全面的营养、充
又是一年秋冬季,流感病毒也开始活跃起来,其传播快、易变异的特点使得季节性流感每年都会发生。据世界卫生组织推测,全球每年约有65万人死于流感类病毒,那么我们该如何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呢? 其实,比流感更可怕的是其带来的并发症。病毒的潜伏期一般为1-4天,潜伏期过后,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病毒便会进行大量繁殖,使人们患上流感,以及引发各种并发症,如急性中耳炎、喉炎、脑炎、肺炎等,这些并发症是流感致死的主
水是生命之源,在温和气候条件下生活的轻体力活动的成年人每日应喝水1200-1500毫升(6-8杯)。 ◆少量多次,每次200毫升左右 ◆高温、运动后应注意补充水分 ◆白开水是最佳选择 ◆少喝含糖饮料 ◆喝饮料后及时漱口 ◆不喝生水 200毫升水及饮料的能量
什么是慢阻肺呢? 今天,我们邀请到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治医师何林,给大家普及一下慢阻肺。 慢阻肺全称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也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这种疾病在我们国家的发病率非常的高,尤其是西南地区的发病率处于全国的前列。据保守估计,涪陵区发病人群将近有5万人。如此大的患病人群,还有治疗难度的增加,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很大的负担。 慢阻肺早期是没有什么症状的,但随着病情的增加和年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