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OA办公

15

2022

-

03

胸心外科成功完成首例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无管胸腔镜手术


胸心外科成功完成首例

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无管胸腔镜手术

                                                                                   -------我院胸心外科手术进入整体微创、快速康复新时代

 

患者男,23岁,体检时发现肺部结节,随访5月后病灶增大,胸心外科医务人员建议手术治疗。术前由院部组织充分讨论,并在胸心外科主任陶永忠及麻醉科主任薛昀的带领下,决定行非气管插管下肺结节手术治疗。2022年3月9日,首先由麻醉科李飞主治医师实施麻醉,麻醉过程不行双腔气管插管,仅给予喉罩辅以肋间神经阻滞;麻醉过程中不给予肌松剂,患者全程保留自主呼吸。随后由胸心外科吕兵副主任医师,吴旌、刘洋主治医师团队进行手术操作,手术仅在3.0cm切口下完成,术中给予了肺组织浸润麻醉及胸段迷走神经阻滞,整个手术过程不放置胸管、尿管等管道,不到40分钟就顺利完成手术。最终患者于术后10分钟清醒,术后40分钟走回病床,术后2小时正常进食,术后6小时自由活动,术后第二天出院。

      

术中非气管插管,单孔胸腔镜      术后40分钟患者不带尿管、胸管等管道走回病房

 

   

术后1小时可在床上自主活动                 术后6小时能自由活动

 

目前,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无管胸腔镜手术在胸外科微创领域已成为胸腔镜微创手术的至高点,全国范围内仅少数大的医学中心在开展。此项技术的顺利完成,手术团队和麻醉团队的密切配合是关键,标志着我院胸心外科、麻醉科微创手术技术又迈上新的台阶,也代表了我院胸外科手术进入整体微创、快速康复新时代,将为更多的肺部疾病患者带来福音。

链接:随着HRCT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健康查体的广泛普及,可以早期发现肺部磨玻璃结节。当部分结节不能排除恶性肿瘤可能时,首选外科手术方案,手术采用全麻双腔气管插管麻醉,但双腔气管插管可能存在引起诸多并发症的风险,如气压伤、肺炎、肺不张、严重气道及声带损伤等。非气管插管麻醉单孔胸腔镜手术(NI-VATS生理基础是通过医源性的气胸模式,可以让术侧的肺叶萎陷,提供足够的手术视野及操作空间。同时由于健侧肺能够通过自主呼吸来进行通气换气接近生理状态,避免了过大的潮气量及肺泡压力导致的肺损伤以及肺功能的降低,避免了术后肺不张的风险,加速了术后恢复,更加符合快速康复的原则,极大地提高了医疗资源的利用率,减少了患者的住院费用,避免了因插管导致的气道损伤、声音嘶哑、咽部不适等术后并发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随着单孔胸腔镜技术的发展,胸外科手术进一步微创化,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及术中创伤。无管胸腔镜手术(T-VATS)更进一步将快速康复理念落实在胸外科微创诊疗技术中,因患者在围术期未留置气管插管、尿管及胸腔引流管,避免了管道对于机体刺激而带来的咽部不适、胸壁切口疼痛、胸管刺激等次生问题,切实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缩短了住院时间,同时也降低了肺部感染的出现风险

 

 

        (胸心外科供稿)

2022311日编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