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OA办公

26

2021

-

12

儿科开展PS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技术 成功救治28+5周重症ARDS早产儿


儿科开展PS联合高频震荡通气技术

成功救治28+5重症ARDS早产

 

2021年10月9日,我院产科一名28+5周的孕妇因胎膜早破,分娩一产重1170克的早产宝宝。儿科新生儿复苏团队与产科立即密切配合,予患儿规范产房复苏后,在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NIPPV无创辅助通气下送入新生儿病房。

入科后患儿病情危重,血氧饱和度不稳定,予气管插管行高频震荡通气。急诊胸片检查提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四级),呈“白肺”改变,立即予以PS(肺表面活性物质)经气管内滴入。白介素6 >5000 pg/ml,降钙素原定量39.090 ng/ml,病原菌培养提示大肠埃希菌。结合患儿病情考虑宫内感染所导致重症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住院期间,儿科新生儿复苏团队在陈远春医生、唐晓凤医生的带领下,在护士长蒋宁静的细心照护下,先后两次予以有创高频震荡通气,随后予以无创NIPPV、CPAP及经鼻高流量氧疗,同时予抗感染、脐静脉及PICC置管静脉营养、咖啡因兴奋呼吸中枢、蓝光照射退黄等对症支持治疗。出院前,眼底筛查双眼周围未完全血管化(+),小儿颅腔彩超右侧侧脑室测值增宽、双侧室管膜下假性囊肿,TIMP测评分19分。儿科医护团队历经71天精心救治及照护,患儿病情稳定,体重增长至3410g,自行进食奶量75ml/次,于2021年12月19日顺利出院。

该患儿出院诊断为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败血症、新生儿化脓性脑膜炎、28+5早产儿。该患儿的成功救治,充分彰显了我院儿科综合救治能力处于市内先进水平。

移动式新生儿重症监护(ICU)转运系统为患儿保驾护航

                    

患儿顺利出院                                                                                  早到的“小天使”

链接:新生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指多种病因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性反应,以炎性细胞浸润、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及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为主要病理改变,以顽固性低氧血症、呼吸窘迫、肺顺应性下降为主要特征。各种肺内外因素均可导致ARDS,常见高危因素包括缺氧窒息、胎粪吸入、选择性剖宫产、感染等。对于新生儿ARDS的治疗,主要治疗手段包括呼吸支持、体外生命支持、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营养治疗、液体管理等。对于早产儿ARDS救治难度更大,死亡率及致残率高,随着我院产儿科紧密协作及发展,此类患儿在我院救治成功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儿科供稿)